中文小传

中文小传

我的家史
一个半世纪前的1853 年,我刚满18岁的曾祖父便从中国广东省的新会远渡重洋,只身来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金矿。后来,他成为在玛瑞河(Murray River)流的旺岗亚镇(Wahgunyah Town)的开拓者。他帮助中国的工人签署到那里,为酒庄葡萄园开辟土地。这些酒庄至今仍在营业。曾祖父50岁时才有机会回到中国去寻觅年轻的新娘。我的曾祖母是个小村子的年青女孩。这位勇敢的女孩不远万里踏上了陌生的异国土地,来和一个她从未见过面,而年龄又足以成为她父亲的男人结婚。刚来时,她一句英语都不懂。婚后他们育有六个子女,其中之一就是我的外公。我的父亲便在上海出生。
我是在墨尔本市郊长大的。那时,街上很难见到亚洲人的面孔。作为一个亚洲孩子,我感到很难堪。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孩子一样,是个“白人”。我不会说汉语,对中国文化也一无所知。虽然我有一张中国面孔,却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是中国人。在路上,当有人对着我喊叫粗鲁的名字或作鬼脸时,我的心里便充满了悲伤。正因为这些经历,我大多数书著中都反应如何融合社会的故事情节。

我的职业
我总是期望自己成为艺术家,并且不断的坚持绘画。
中学毕业后,我考入了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(现在的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),学习制图设计。毕业后,我和几位搞艺术的朋友合伙开了间设计工作室,名为“离奇的丛林”。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我的脑海中是一片空白,而最好的弥补办法就是通过学习中文去了解。这样,我便去了墨尔本大学读文科学士, 主修中文。

去中国学习
下一步顺理成章的事就是到中国去,住在那儿,说汉语。那是1979年的事了。当时中国还未对西方开放,我就去了台湾。我在那儿生活了四年,一边学习汉语,一边学国画。
我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,便于1984年去了杭州,在浙江美术学院进修。

写作与出版
当我在杭州美术学院进修时,想到要出版儿童图书并开始画插图。后来回到澳大利亚就把这图书送到好几家出版社但都被拒绝接受。虽然如此,我还是一直写下去。直到2000年我决定参加一个儿童写作的学习班,并写了我第一本小说 “桂花皇后的花园。”我的中国文化遗产影响到我所有的作品。在我的小说里,我喜欢插入中国的哲学和民间传说。在我的童年,我不认识到拥有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两国文化是多么美妙。现在, 我完全懂了。